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首届优秀青年学者,2010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1项(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退化过程、机理及调控技术)。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Ecology,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Plant Soi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为《生态学杂志》编委;参编《残落物生态学》专著1部。已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等12项。
近五年主要研究成果:①量化了凋落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凋落物分解的相对贡献,揭示了土壤动物与大气氮沉降交互作用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机理,阐明了地上与地下凋落物分解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和策略;②量化了地上凋落物、地下根系和土壤有机质分解对土壤呼吸的相对贡献,阐明了凋落物质量和氮磷有效性对激发效应的影响机理,解析了外源碳输入方式对激发效应强度的影响;③揭示了我国东部森林土壤有机质温度敏感性的空间非线性变化规律的控制机制,明确了不同形态氮沉降对温度敏感性的响应机理。目前正在依托长期控制试验,采用13C示踪、PLFA、团聚体分级、GS-MS等技术与方法,研究凋落物同化与激发的动态平衡、凋落物碳的分配与稳定、微生物残留物续埋效应等过程,探讨凋落物和微生物所介导的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转化过程,解析它们对养分管理、树种组成、采伐等经营活动的响应,阐明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的生物学机制及其调控,为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林地地力的培育与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我国人工林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与经营。